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滚动轴承及其商品零件(钢球、滚针、圆柱及圆锥滚子、附件)的检验规则。抽样方法符合GB/T2828的规定。 本标准适用于制造厂质量部门和订户对滚动轴承及其商品零件的终检和验收。
2 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T 2828—1987 逐批检查计数抽样程序及抽样表 JB/T 1255—199l 高碳铬轴承钢滚动轴承零件热处理技术条件
3 定义、符号 △ds:单一内径偏差 △dmp:单一径向平面平均内径偏差(对于圆锥孔轴承仅指内孔的理论小端) △dlmp:基本圆锥孔理论大端的平均内径偏差 Vdp:单一径向平面内径变动量 Vdmp,:平均内径变动量(只适用于圆柱孔) △d2mp:双向推力轴承轴圈单一径向平面平均内径偏差 Vd2p,:双向推力轴承轴圈单一径向平面内径变动量 ADs:单一外径偏差 △Dmp:单一径向平面平均外径偏差 VDp:单一径向平面外径变动量 VDmp:平均外径变动量 △Dls:外圈凸缘单一外径偏差 Gr:径向游隙 Ga:轴向游隙 Kia:成套轴承内圈的径向跳动 Kea:成套轴承外圈的径向跳动 Sd:内圈基准端面对内孔的跳动 SD:外径表面母线对基准端面的倾斜度变动量 SD1:外径表面母线对外圈凸缘背面倾斜度变动量 Sia:成套轴承内圈端面对滚道的跳动 Sea:成套轴承外圈端面对滚道的跳动 Seal:成套轴承外圈凸缘背面对滚道的跳动 Ki: 内圈滚道对内孔的厚度变动量 Ke:外圈滚道对外表面的厚度变动量 Si:内圈滚道对基准端面的下行度,轴圈滚道对底面厚度的变动量 Se:外圈滚道对基准端面的平行度,座圈滚道对底面厚度的变动量 △Ts:圆锥滚子轴承实际宽度偏差 △T1s:圆锥滚子轴承内组件与标准外圈组成轴承的实测宽度偏差 △T2s:圆锥滚子轴承外圈与标准内组件组成轴承的实测宽度偏差 △dls,:滚轮滚针轴承螺栓单一直径偏差 △B2::滚轮滚针轴承螺栓长度偏差 △Bs:内圈单一宽度偏差 VBs:内圈宽度变动量 △Cs:外圈单一宽度偏差 Vcs:外圈宽度变动量 △C1s: 外圈凸缘单一宽度偏差 Vcls:外圈凸缘宽度变动量 △Fwmin:成套轴承滚针组单一最小内径的偏差 △Dclmp:组件单一平面平均内径偏差 △Dpl:推力垫圈内径偏差 △Dcmp:组件单一平面平均外径偏差 △Dp:推力垫圈外径偏差 △Bc:向心滚针与保持架组件的保持架宽度偏差 △S:推力垫圈厚度S的偏差 Si:推力垫圈底面对滚道的厚度变动量 VDws:球直径变动量 △Sph:球形误差 VDwL:滚动体批直径变动量 △Dwm:滚子(滚针)单一径向平面内平均直径的偏差 VDwp:滚子(滚针)单一径向平面内直径变动量 △Lws:滚子(滚针)单一长度偏差 VLws::滚子批长度变动量 SDw:滚子端面跳动 Dwmp一D’wmp:滚子两端平均直径之差 △Cir:圆度误差 △2φ:圆锥角偏差 V2φL:批圆锥角变动量 Do:锥形衬套圆锥表面的中部直径 △d1mp:锥形衬套单一平面平均内径偏差 △ds:锥形衬套圆锥小端单一直径偏差 △Bs:螺母宽度偏差 △B1s: 紧定衬套宽度偏差 △B3s:退卸衬套宽度偏差 △D1s:锥形衬套圆锥大端单一直径偏差 △Ms:垫圈M的偏差 △Dlmp—△dmp:锥形衬套圆锥表面的锥角偏差 KD0:锥形衬套圆锥表面对内孔的径向圆跳动 Sd:螺母基准端面(30°倒角端面)圆跳动 VD0p:锥形衬套单一径向平面内D。的变动量 Vdlmp:锥形衬套平均内径变动量 VB1s::垫圈厚度变动量 VBs:螺母宽度变动量
4 检验要求 4.1 合格质量水平(AQL) 4.1.1 滚动轴承成品 表1所示主要检查项目AQL均为1.5,次要检查项目AQL均为4:表2及表3所示主要检查项AQL均为4,次要检查项目AQL均为6.5。 4.1.2 商品零件 商品零件检查项目AQL分别由表4至表8所示 表4至表7中的批直径(长度)变动量项目及批圆锥角变动量项目不允许不合格。 4.2 检查水平 滚动轴承成品及附件使用一般检查水平II(其中表3规定的轴承使用特殊检查水平S一4)。钢球, 滚针、圆柱及圆锥滚子使用特殊检查水平S一4。
4.3 关键项目 4.3.1 轴承内外套圈硬度的抽检按表9规定。 4.3.2 商品零件(附件除外)硬度、表面粗糙度的抽检按表10规定。 4.3.3 商品钢球和滚针每批抽三个检查钢球的压碎载荷、滚针的弯曲强度或进行钢球的压缩试验,不允许不合格。钢 球压碎载荷按JB/T1255的规定,其余按制造厂主管部门的规定。 4.3.4 轴承及其商品零件、附件样品的结构、材料及工作表面不允许不符合相关标准。
5 检验抽样判定方法 5.1 检查程序 a.规定合格质量水平AQL值; b.规定检查水平; c.选择抽样方案类型; d,根据以前的检查结果及宽严调整转移规则确定本次检查的宽严程度(正常、加严、或放宽检查)最初检查从正常检查开始; e. 提交产品批; f.检查装箱质量及标记: g.查表确定抽样方案: h.随机抽取样本: i.检验样本: j.根据样本中的不合格品个数及抽检方案中的合格判定数Ac。与不合格判定数Re判定批合格或不合格。 k.接收合格批; l.处理不合格批。 5.2 批的形成 5.2.1提交检验的产品批的品种、型号、规格、材料和工艺条件应尽可能相同,且制造时间大致相近。 5.2.2提交检验的产品批量的大小及每批的提交方式可由制造厂与订户协商决定。
5.3 样本的检查 5.3.1 按规定的检查项目对样本单位逐个进行检查,以确定每个样本是合格晶还是不合格品。 5.3.2 各项目的技术条件按有关柄;准的规定。
5.4 判定批合格与不合格 5.4.1 采取一次抽样检查时: 使用一次抽样检查方案表。根据样本检查结果,若样本中的不合格品数小于或等于合格判定数Ac时,则该批产品判定为合格;若不合格数等于或大于不合格判定数Re时,则该批产品判定为不合格。 5.4.2 采用二次抽样检查时: 使用二次抽样检查方案表。根据样本检查结果,若大小为n1的第一样本中不合格数等于或小于合格判定数Ac1,则该批产品判定为合格;若等于或大于第一不合格判定数Rel时,则该批产品判定为不合格。若大小为n1的第一样本中的不合格品数大于第一合格判定数Acl且又小于第一不合格判定数Rel,则抽取大小为n2的第二样本进行检验(n2=n1)。若第一样本和第二样本中发现的不合格品数总和等于或小于第二合格判定数Ac2,则该批产品判定为合格:若等于或大于第二不合格判定数Re2,则该批产品判定为不合格。
5.5 批的处置 5.5.1 判定为合格的批,整批接收。但在检查过程中所发现的不合格品应由制造厂换成合格品。 5.5.2 判定为不合格的批,原则上整批退回制造厂。由制造厂对拒收批中不合格项目进行百分之百检查,剔除其不合格品之后,再次向订户提交检验。
|